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123-4567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国际职教合作新模式:贵州轻工职院与吉拉达学院的成功案例
当贵州山区的职业院校与泰国皇室背景的技术学院在云端握手时,这场跨越山河的职教合作已悄然走完三轮迭代。在‘一带一路’倡议迎来第二个十年的关键节点,持续6年的教育实验藏着怎样的破局之道?
随着全球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中泰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的成功合作,可以看做是国际职教出海3.0时代的破冰实验。自2018年以来,经双方签署的共同培养国际学生的合作备忘录,这一合作关系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
吉拉达学院作为泰国工业4.0战略下的重要人才引擎,深刻理解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两校通过技术交流与理念碰撞,不断探讨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从备忘录到工坊共建,贵州轻工职院与吉拉达学院的合作模式如同三级跳,不断向前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课程设计上同样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在最近的线上会议中,文化的融合成为了教学现场的一大亮点。当酸汤鱼与冬阴功结合时,不仅是菜品的融合,更是文化相互理解和包容的表现。此外,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双向定制也成为技术共生的典范,展现了学院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能力。跨境学分互认的‘贵阳方案’正在为未来的国际职教认证体系打下基础。
‘贵匠工坊’的建设是这场职教新基建在东南亚的生动样本。通过虚拟仿真车间的场景革命,学生能够跨越国界,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双导师制下的技术传译官的角色,不仅使师资队伍得到再造,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随着从清迈工业园到贵安新区的技术转化链不断延伸,教育的成果实现了裂变式增长。
在东盟职教圈的地缘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随着RCEP框架下的技能人才‘新丝路’逐步铺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国家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通过数据透视,可以清晰地看到,东南亚制造业的人才缺口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无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当贵州轻工职院的实训设备与吉拉达学院的泰式教法在云端完成基因重组,这场始于2018年的教育合作已悄然构建起跨国技术传播的新范式。在智能制造的全球赛道上,职业教育正在书写比高铁出海更深远的文化密码。期待未来,在中泰建交50周年的契机下,两校能在职业教育的合作领域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职业教育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